芜湖绿叶制药有限公司隶属于绿叶生命科学集团旗下绿叶投资集团,成立于2001年6月18日,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
“宣上医®”是芜湖绿叶制药有限公司着力打造的中医药大健康文化品牌。
2025年2月12日,鸠江区委、区政府在区政府江南办公楼隆重举行年度经济工作会议,备受瞩目的2024年度“科技创新十强企业”榜单正式揭晓。芜湖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凭借其卓越的科技创新实力和显著的经济贡献,从众多优秀企业中脱颖而出,成功荣获这一殊荣。会议期间,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获奖企业在推动区域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号召全区企业以受表彰单位为榜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芜湖绿叶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18日,隶属于绿叶生命科学集团旗下的绿叶投资集团,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公司始终坚守“专业技术服务于人类健康”的使命,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遵循创造和满足大众健康需求的市场准则,致力于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公司精心打造的精品中药品牌“宣上医”,秉持“道地精选、匠心精制、品质精研”的精品中医药文化理念,不断践行“上医治未病,摄养无疾先”的传统中医药精髓,努力在创新中发展,立志成为国内精品中药领域的引领者与开拓者。此次荣获“科技创新十强企业”称号,不仅是对芜湖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在医药领域持续创新的高度肯定,也充分彰显了公司在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在医药领域精耕细作,为人类健康事业奉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近日,金莲花润喉片、抗感解毒片和舒筋活络止痛膏均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转为非处方药。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NMPA已批准了148个处方药转为OTC,不乏蒲地蓝消炎片等OTC甲类(双跨)品种,以及龙胆泻肝软胶囊等独家中成药(含剂型独家,下同)。2024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城市实体药店+网上药店)化学药、中成药及生物药合计销售额超3900亿元,同比增长4.41%。“处转非”趋势日渐火热,已逐步形成药企、药店、患者等多方受益的良性发展格局。01148个处方药转OTC中成药成爆款,独家品种霸屏近年来,医保控费、带量集采及DRGs支付等政策的不断深化,倒逼药企积极寻求院外市场增量,越来越多处方药(Rx)通过转换为非处方药(OTC),为患者提供更多用药选择和便利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其在零售终端的销售渠道。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国家药监局至少发布了65个处方药转OTC的公告,涉及148种药品(以产品名统计),其中2020年有40个,2021年有39个,2022年有9个,2023年有18个,2024年有32个,2025年至今有10个(按公告发布日计算),包括蒲地蓝消炎片、舒筋活络止痛膏、芩暴红止咳合剂、硫酸氨基葡萄糖钾片等明星产品。按有关要求,这些药品无需处方即可通过零售渠道出售。2020年至今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处方药转OTC名单注:带*为独家品种;来源:国家药监局官网148个转OTC的处方药中,独家品种有82个,占比超55%;从药品类型上看,中成药为主力军,有106个产品在列;处方性质方面,双跨品种有55个,包括阿胶胶囊、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龙胆泻肝软胶囊、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复方板蓝根颗粒等临床常用药。按治疗大类统计,呼吸系统疾病中成药、呼吸系统化学药及妇科用中成药在数量上领跑,分别占35个、16个和16个席位;消化系统疾病中成药有11个产品进账,消化系统及代谢化学药、五官科中成药则各占9个。02蒲地蓝消炎、乳果糖等掘金3900亿市场云南白药、扬子江大爆发受医保控费、合理用药及集采常态化等政策影响,处方药在院内市场频频承压,多个处方药纷纷转为OTC后,销售额及其增速在零售药店终端均屡创佳绩。玻璃酸钠滴眼液是治疗干眼症的主要药物之一。受集采影响,该药自2020年起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逐年下滑,至2023年起止跌回升;而在零售市场规模则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销售增速,2024年首度突破15亿元,2025年Q1收获约3.6亿元,同比增长11.66%。玻璃酸钠滴眼液目前有61家企业(国内57家、进口4家)拥有生产批文,齐鲁制药、扬子江药业、珍视明药业等47家企业通过/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该药作为集采大品种,随着获批过评企业的增多,院端市场利润已被高度压缩,由处方药转为OTC,相关药企有望伺机加速零售市场的开拓,填补集采影响下产品利润的缺口。近年来中国零售药店终端玻璃酸钠滴眼液销售趋势(单位:万元)以“清热解毒”功效著称的蒲地蓝消炎片,2024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规模仅有几千万元;而在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接近12亿元,同比增长17.29%,云南白药以超32%的份额领跑市场。可见,这类治疗普通感冒咳嗽而非抗生素产品,零售市场显然比院内市场更吃香。2024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蒲地蓝消炎片企业格局乳果糖口服溶液是临床上儿童常用的便秘治疗药,国内获批生产企业有近50家。近年来该产品在中国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逐年攀升,2022年超越4亿元,2024年突破5亿元;在治疗便秘的化学药产品排名中,乳果糖口服溶液已连续三年(2022-2024年)稳居TOP1之位。目前,国内已有70家企业以新分类提交了乳果糖口服溶液的上市申请,其中福元药业、江中药业、健民药业等36家先后获批上市并视同过评。不难发现,部分儿童常用处方药经过系统评价转为OTC后,患儿及其家属的购药便利性能得到提升的同时,也有利于布局该类产品的企业拓宽零售市场,降低院内销售市场的压力。2024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治疗便秘化学药产品TOP5(单位:亿元)注:销售额低于1亿元用*表示近年来化学药、中成药及生物药在中国零售药店终端合计销售规模稳步扩容;2021-2023年分别同比增长11.57%、13.16%和7.04%,2024年继续以4.41%的增速增长至超39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市场前景可期。近年来中国零售药店终端化学药、中成药及生物药总体销售趋势(单位:亿元)03“处转非”日渐火热持续利好药企、药店、患者......随着我国零售市场的快速增长,药品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处方药转OTC这一趋势日渐火热,并逐步形成多方受益的局面。对医药企业而言,在其原研药专利到期后,面临仿制药激烈的价格竞争,会出现销售骤降的情况,即专利悬崖;叠加近年医保控费、集采降价等政策冲击,一些原研药甚至因此退出市场。处方药转为OTC后,一方面能够使产品的生命周期得到延长,药企能获取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使得产品面对的对象从特定患者到普通大众,有利于拉动公司其他产品的销售。对终端药店而言,非处方药品类越多,越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处转非”药品在药店可以直接购买,有望增加产品销售量,扩大市场份额。若部分药品在处方药阶段就已经有良好的消费基础,“处转非”后进入更灵活的销售渠道,将为相关企业带来更丰厚的利润及更重要的发展机会。从患者角度上看,根据《药品管理法》对处方药、非处方药甲类/乙类的分类管理要求,药品由处方药转为OTC之后,患者不需要医生处方就能在线下药店和线上电商平台购药,购药渠道增加,购药更加便捷,尤其利好部分需要长期购药的患者。对医保支付端的影响,处方药转为乙类OTC后,部分药品或会退出医保目录。长远来看,“处转非”将是节约国家医保资金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这也需要医保体系不断完善和调整,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必要的医疗保障。此外,在临床诊治方面,对部分小病来说,患者能通过自我诊疗、自行服药等方式达到治愈的效果,医生就没有必要再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开具处方这项工作上,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诊治身患重大疾病的病人,提高自身的诊疗技术,并能从工作和患者满意的反馈中获得自我满足和成就感。处方药转OTC是医药行业结构性变革的重要方向,政策红利、消费升级与技术创新将共同驱动市场扩容。未来,中国OTC市场有望从“规模扩张”迈向“价值深耕”,企业需在品牌、渠道、研发上构建护城河,同时警惕用药安全与竞争风险,如此方能行稳致远。编者按:本文来自米内网,作者苍穹;赛柏蓝授权转载,编辑凯西。资料来源:米内网数据库、国家药监局官网;数据统计截至7月3日,如有疏漏,欢迎指正。文章来源:赛柏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