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个地方集采传来新消息,包括京津冀“3+N”联盟部分西药和中成药带量联动接续采购中选结果正式揭晓、2022年北京市中成药带量采购项目谈判药品期满接续拟中选结果公布、广东联盟双氯芬酸等药品接续采购模拟报价开始......从范围来看,已经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除地方集采外,第十一批国采已经召开集采规则二次征求意见座谈会。国采+地方集采动作频频,据赛柏蓝不完全统计,目前地方层面开展具备专业特色的全国联盟集采至少8个,即将进入第四季度,接下来地方集采或有新动作。0113个中成药集采接续拟中选结果公布9月15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2022年北京市中成药带量采购项目谈判药品期满接续拟中选结果,共公布了13个药品25条信息,涉及灯盏生脉胶囊、复方丹参滴丸、连花清瘟颗粒、麝香保心丸、乌灵胶囊等。北京市中成药集采于2022年7月开始,分为带量联动(64个)和带量谈判(20个)两个药品目录,此次接续集采的产品均属于此前带量谈判目录中的药品。今年8月,北京市医保局开展2022年北京市中成药带量采购项目谈判药品期满接续采购有关工作,规定采购周期至2027年12月31日。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集采给出了报价的上限,即申报药品报价上限不得高于该品牌企业药品省级或省际联盟带量采购中选价格(包括已开标公示的拟中选价格)及各省现行最低价。同时,药品报价不高于报价上限,即入围形成候选药品清单,将获得医疗机构预采购量的80%作为约定采购量。原则上未成功报价或高于报价上限药品即流标,流标产品将设置采购限价,并纳入北京市重点监控范围。中成药集采的脚步正在加快,按照国家医保局的计划,今年将在地方层面开展具备专业特色的全国联盟采购预计达到20个左右,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以及高值耗材。国家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施子海赴湖北调研指出,中成药集采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的有力举措。要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总结经验、补齐短板,进一步优化集采措施,积极推进新批次中成药全国联采,不断扩大品种覆盖范围。不过,目前中成药集采新的动作仍然是以地方接续为主,新批次的中成药集采还未有动静,值得继续关注。02京津冀“3+N”联盟药品集采结果落地1155条产品中选并设价格预警线9月15日,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正式公布京津冀“3+N”联盟部分西药与中成药带量联动接续采购的中选结果,本次采购共产生1155条中选产品信息(其中西药1007条、中药148条),覆盖临床多类常用药品。从具体结果看,部分药品的中选信息条目数量显著增加。其中布美他尼注射液有12条中选记录,碘普罗胺注射液达17条,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和非诺贝特胶囊则分别有13条、14条中选信息。京津冀“3+N”联盟部分西药和中成药带量联动接续采购品种目录共纳入170个药品,包括ω-3鱼油脂肪乳注射剂、阿昔莫司口服常释剂型、艾普拉唑口服常释剂型、艾瑞昔布口服常释剂型等药品(具体见文末附件)。此次采购延续“带量联动、双向选择”的核心模式,在定价机制上进一步细化,即以采购主体的临床实际需求为基础,结合市场价格基准与产品质量评级,全面联动全国各省带量采购的历史成交价。对申报价格明显高于同品种名称其他申报产品的开展价格谈判,确保申报产品间保持合理价差,最终通过供需双方的双向匹配确定中选目录。同时,采购参与范围明确划定,联盟地区有相应药品采购需求的公立医疗机构均应参加;其他医保定点社会办医药机构按所在联盟地区相关规定自愿参加。为强化价格管控,京津冀“3+N”联盟采购专门设置非中选产品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同品种最高中选价的1.8倍为黄标价格,以同品种最高中选价的3倍为红标价格。中成药以同品种最高中选价折算日均治疗费用的3倍为黄标价格,以同品种最高中选价折算日均治疗费用的5倍为红标价格。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医疗机构优先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中选产品,进一步“以量换价”。03170个药集采进入模拟报价阶段9月10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开展广东联盟双氯芬酸等药品接续采购模拟报价的通知》。赛柏蓝梳理发现,符合申报条件报名产品相关信息已经达到4672条,其中不少产品信息达到30条以上,包括丙卡特罗(43条)、布洛芬(41条)、复方氨基酸(18AA)(68条)。《关于开展广东联盟双氯芬酸等药品接续采购报名工作的通知》中,共有170个药被纳入此次联盟集采,包括163个非独家/独家药品;3个葡萄糖/氯化钠/葡萄糖氯化钠注射剂;5个血液制品(注:上述部分品种存在重合情况,但剂型不同;详见文末附件)。此次联盟药品接续集采覆盖范围比原先多了一倍,已经覆盖到全国22个省份,涉及广东、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青海、宁夏、新疆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规则看,广东牵头的联盟集采中,在集采规则中多引用P值,主要指企业报价。此次接续集采也不例外,不过此次接续采购文件中未重申阶梯报价定义。根据集采规则,非独家品种报价P≤P2的企业,直接获得拟中选资格;独家品种有P2价格的通常不设中选限量资格;无P2价格的,申报品规报价P降幅≥10%时,获得拟中选限量资格。获得拟中选限量资格的企业,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可获得拟中选价格:报价P降幅≥26%;同组内获得拟中选限量资格、且P降幅≥11%(不含降幅≥26%的企业),按降幅从高到低排序,排名前70%的企业。地方集采中,不少都会设置梯度化降幅要求,一方面为企业预留了合理报价空间,另一方面通过竞争机制确保采购价格的合理性。04江苏省第一、二、三轮药品集采接续马上正式报价和解密9月16日,江苏省第一、二、三轮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经模拟报价和解密;9月17日,本轮集采将进入正式报价和解密阶段,具体时间为9:00-9:40正式报价;9:45-10:00正式解密。同时还有两个时间点值得关注,一是流标品种报价和解密时间:9月17日11:00-11:30流标品种报价;11:35-11:50流标品种解密。二是价格纠偏报价和解密时间:9月17日14:10-14:40价格纠偏确认;14:45-15:10价格纠偏确认解密。江苏省第一二三轮药品接续采购品种目录共纳入42个药品,其中一轮5个、二轮2个、三轮35个。江苏省要求,在规定的报价时间内,企业可按要求进行报价和修改,并以企业最终提交的价格为准。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未报价、报错价、未解密、解密不成功的,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申报企业自行负责,并按阳光采购信用记分有关规定处置。对流标的非独家品种,增加一轮竞价,由专家重新研究制定最高有效申报价;对报价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由现场专家研究处置。附:2022年北京市中成药带量采购项目谈判药品期满接续拟中选药品京津冀“3+N”联盟部分西药和中成药带量联动接续采购品种目录(部分品种)广东联盟双氯芬酸等药品接续采购(部分品种)江苏省第一二三轮药品接续采购品种目录(部分品种)文章来源:赛柏蓝
国家卫健委回复最新建议:将科学、规范、有序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01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多次传出消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传来最新消息。在9月4日国家卫健委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016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将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要求,在目录调整过程中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根据药品临床应用实践、药品标准变化、药品新上市情况等,科学、规范、有序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截图自国家卫健委官网与此同时,国际上也有相关动态引发关注。9月,世卫组织发布了第24版《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和第10版《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新增了20种成人用药和15种儿童用药。调整后的清单,成人基本药物总数达到523种,儿童基本药物达374种,重点聚焦癌症、糖尿病等重大公共卫生挑战领域的治疗药物更新。我国基本药物遴选向来坚持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随着WHO清单的调整,我国基本药物目录后续走向备受瞩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原则上每3年调整一次,上一次调整是在2018年,目录纳入的药品数量从最初的307种逐步增加至520种,进而达到685种。现行的“685”基药目录已实施近7年,至于何时再度调整,官方尚未发布进一步确切消息。国家卫健委在上述回复中指出,2024年,国家卫健委联合5部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要求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医院根据遴选和调整规则统筹确定紧密型医联体用药目录,注重上下转诊用药需求,并根据临床用药需求变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情况实行动态调整,调整周期不超过1年。截图自国家卫健委官网在此次回复之前,今年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也已经传出多次消息。3月份召开的2025年全国药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研究完善国家药品制度、实施基层药品联动服务行动、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体提升全国短缺药品应对处置质效等。更早之前(2024年10月),国家卫健委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6961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按照《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逐步合理调整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结构和数量,按照遴选程序将更多符合临床需求的中成药纳入目录管理。此次回复中,国家卫健委特别强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修订稿)》在原有基础上,完善了国家动态遴选调整机制,优化了国家基本药物调入、调出的评价标准等,为科学调整目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目前来看,2021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后,暂未再有更新进展披露,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后续调整动态值得持续关注。02目录有望扩容?创新药、肿瘤用药...是重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扩容一直是行业关注的重点,除了调整时点尚未明确外,“哪些药品有望纳入”更是业内关注的重点。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促进基本药物优先配备使用和合理用药。并要求逐步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分别不低于90%、80%、60%。《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操作手册(2025版)》中有一项指标明确提到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一系列措施凸显了对基本药物使用的重视。除了上述国家卫健委提及的创新药外,据赛柏蓝观察,中成药、儿科药、眼科药、精神类药物及慢性病药物等多个领域,均已被不同领域专家纳入建议范畴。在肿瘤药领域,2024年全国政协委员赵宏便提出建议,主张在基本药物目录中纳入更多抗肿瘤药物,以适配我国疾病谱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民众用药需求;同时,其强调应优先考虑同一治疗领域内本土生产、产能充足且供应保障稳定的药品。眼科用药的纳入也被提及。2023年,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教授王宁利曾针对基药目录调整提出两点核心建议:一是需建立机制,将临床已基本不用的过时药物清理出目录;二是要精准遴选临床必需药品,同时实现眼科基本药物总量的适度增加。《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明确了基本药物调整的品种和数量参照因素:对于药企而言,产品成功进入基药目录,不仅意味着有望迅速拓展市场版图,还能进一步提升品牌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从市场反馈来看,这一成效已在多家药企身上得到验证。珍宝岛在2025年半年报中表示,基药目录扩容效应显现,基层医疗终端中药采购量同比提升,其核心品种在等级医院及基层市场的覆盖率同步增长。佐力药业在2025年半年报中提到,基于核心产品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优势以及乌灵胶囊、百令系列产品基药和集采品种双重身份,持续加强市场拓展,乌灵系列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7.23%;百令系列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8.51%。随着国家卫健委明确调整方向,后续目录调整工作将如何具体推进,哪些药品最终能够纳入目录,都将是焦点。文章来源:赛柏蓝